成语:就正有道
拼音:jiù zhèng yǒu dào
解释:①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个同时出现的太阳。②比喻暴乱并起。指错误地相信虚假的名声。同“谬采虚声”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9回:“今玄德得诸葛亮为辅,如虎生翼矣。”
例句:
出自:
唐·白居易《虢州刺史崔公墓志铭》:“遂置笏伏陛,极言是非,血泪盈襟,词竟不屈。”
注释:敝:破;枯:枯干。舌头破烂,嘴唇干焦。形容费尽了唇舌兵甲堆叠如山。极言其多。
典故:唐·皇甫枚《三水小牍·王知古》:“睹其利喙赡辞,不觉前席。”积累的功业越深厚,则流传给后人的恩德越广。
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不浸于肌肤,不浃于骨髓。”
注释:看到怪异的现象不要大惊小怪。指遇到不常见的事物或意外情况,要沉着镇静。同“见怪不怪”。在对敌斗争时,把家里的东西和田里的农产品藏起来,使敌人到来后什么也得不到,什么也利用不上。
典故:赵树理《写作前后》:“有创作才能的人,也把现实中的特殊人物、特殊事件加以表扬或抨击,加油加醋说给人听。”去:离开。心已在别处,难以挽留。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回:“陈留王协,圣德伟懋,规矩肃然;居丧哀戚,言不以邪;休声美誉,天下所闻;宜承洪业,为万世统。”
注释:车轨相同,风俗一致。比喻国家统一。陷:攻破,深入。不顾一切,攻入敌人陈地。形容作战勇猛。
典故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一回:“老三还在那里叽哩咕噜说:‘是个好些儿的,就去中进士做官给我看,不要在我们家里混闲饭吃。’”丝、毫:十丝为一毫,十毫为一厘。一点点儿,极小或极少。
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 “信不由中,质无益也。”杨伯峻注:“人言为信,中同衷。”
注释:没有根据的讥刺他人的话。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。
典故:《后汉书·杜林传》:“博洽多闻,时称通儒。”《南史·顾越传》:“弱冠游学都下,通儒硕学,必造门质疑,讨论无倦。”把灶上打扫干净。比喻极容易做到
《吕氏春秋·论威》:“知其不可久处,则知所兔起凫举,死 之地矣。”
注释:彼此和好地相处。历练:长久从事而有经验;老成:阅历多。指阅历丰富,练达世事
典故:唐·韩愈《原道》:“入于彼,必出于此;入者主之,出者奴之;入者附之,出者污之。”耗费气力和心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