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衣食之谋
拼音:yī shí zhī móu
解释:比喻捉拿毫不费力。听:服从,顺从;命:命令。形容人驯顺的样子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度翠柳》第一折:“世俗人没来由,争长竞短,你死我活。有呵吃些个,有呵穿些个。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。”
例句:
出自:
《宋史·道学传一·程灏传》:“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,卒无成焉。”
注释:虫书、刻符分别为秦书八体之一,西汉时蒙童所习。以之喻词章小技。犹鸿文。比喻巨著、大作。
典故: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序致》:“规行矩步,安辞定色。”《晋书·张载传》:“今士循常习故,规行矩步,积阶级,累阀阅,碌碌然以取世资。”灶没与水中,产生青蛙。形容水患之甚。
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七:“僧问:‘风恬浪静时如何?’师曰:‘吹倒南墙。’”
注释:形容连跑带跳,很活泼的样子像猴子那样好动,形容行动浮躁。
典故:《金刚经》:“以诸花香,以散其处。”指冈峦重沓。
宋·孙觌《罨溪行》:“罨画溪头乌鸟乐,呼风唤雨不能休。”
注释:指任命将帅或委以重任。同“登坛拜将”。拙:笨。指真正聪明的人,不显露自己,从表面看,好象笨拙。
典故:《敦煌变文集·燕子赋》:“人急烧香,狗急蓦墙。”怎能忍心。即内心不忍。
西汉·贾谊《鹏鸟赋》:“千变万化兮,未始有极;忽然为人兮,何足控抟?化为异物兮,又何足患!”
注释:比喻社会黑暗,见不到一点光明。指事君之正道。
典故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四回:“孔明曰:‘来意亮已知道了。适间卜《易》,得一大吉大利之兆。”指天地间纷纷罗列的各种各样的景象。
《诗经·鄘风·柏舟》:“之死矢靡它,母也天只,不谅人只。”
注释:度:考虑。放在考虑之外。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。通人: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。指心胸豁达,学识渊博的人。
典故:《后汉书·霍胥传》:“光之所至,情既可原,而守阙连年,终不见理。”指硬把野鸭变作仙鹤。喻滥竽充数,徒多无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