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同心一意
拼音:tóng xīn yī yì
解释:支离:分散。指分散的东西聚合在一起对于外界或远方的情况,知道得很清楚。也比喻人有预见。
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郭子玄语议,如悬河泻水,注而不竭。”《晋书·郭象传》:“听象语如悬河泻水,注而不竭。”
例句:
出自:
唐·聂夷中《咏田家》诗:“二月卖新丝,五月粜新谷;医得眼前疮,剜却心头肉。”
注释: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,眼睛变瞎比喻兼听则聪,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才能明察善断
典故: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险阻艰难,备尝之矣。”唐·韩愈《顺宗实录》卷一:上常亲执弓矢,率军后先导卫,备尝辛苦。”象风在耳边吹过一样。比喻漠不关心,不相关涉。
元·无名氏《马陵道》第四折:“俺如今拚的个不做不休,这就是至诚心为人为彻。”
注释: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。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,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。只在口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,而实际的利益却得不到别人身上。
典故:《战国策·韩策一》:“臣闻鄙语曰:‘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。’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,何以异于牛后乎?”指新婚。
《事文类聚》:“杜大中起于行伍,妾能词,有‘彩凤随鸦’之句。”
注释:覆:翻倒。翻倒的鸟窝里不会有完好的卵。比喻灭门大祸,无一幸免。又比喻整体毁灭,个体也不能幸存。隔着一道墙,也有人偷听。比喻即使秘密商量,别人也可能知道。也用于劝人说话小心,免得泄露。
典故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3回:“引一千余军马,尽是七长八短汉,四山五岳人。”俱:都。斗争双方都受到损伤,谁也没得到好处。
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吾形解而不欲动,口钳而不欲言,吾所学者,直土梗耳!”
注释:噱:大笑;自若:跟平常一样。指和平常一样有说有笑。形容态度自然避:回避。到了危难之时并不躲避。形容勇敢胆大。
典故: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安时而处顺,哀乐不能入也。”借指久戍思归之情。